2008年,重庆获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13年6月,重庆实现了相当于2008年近600倍、总共11亿美元的交易量,跃升至全国第10位、西部第一。目前,重庆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已达1300家,从业人数超过18万。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没有像沿海发达城市那样,出现上亿美元级别的大型公司。”市外经贸委服务贸易处处长罗士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协会海外“摆摊”
*近几天,重庆服务贸易(外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颜维庆一直在忙同一件事:为重庆服务外包企业牵线搭桥,拿下订单。
订单涉及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和翻译等,下单的是几家外国公司。
“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这几家渝企成功拿下订单的可能性很大。”颜维庆说。
不久前,市外经贸委委托重庆服务贸易(外包)协会,在日本、爱尔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际服务外包发包点。发包点通过服务外包公共平台等渠道,为渝企与国际客户牵线搭桥。*终获得订单的渝企,只需支付少量费用。
“外国公司通常很信任知名公司和行业协会。如果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去接单,成功率会大大提高。”颜维庆解释说。
吃“剩饭”不养人
重庆服务贸易(外包)协会海外“摆摊”,源自重庆服务外包业正面临的尴尬现实。
成立于3年前的英讯(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英讯重庆),专做国际软件服务外包业务。
“至今公司仍只有10多名员工,与3年前没什么差别。”该公司总经理封力文感慨,公司接的都是二手单,不敢多招人。
行业起步较晚、经济总量不大、地域优势不明显,被认为是重庆服务外包企业难以“长大”的重要原因。
以英讯重庆为例,该公司成立伊始,就与新加坡一知名公司合作,承接软件外包业务——新加坡公司与客户谈妥价格,接下业务,然后再把业务转包给英讯科技。比起直接从客户手中接单,利润要低10%。
但比起其他做服务外包的渝企,英讯重庆还算好的。大多数渝企在创业之初选择了从沿海企业手上接二手订单。与英讯重庆相比,采取这种接单模式的渝企,损失的利润还将增加10%。据称,时至今日,仍有约7成渝企处于这种吃“剩饭”的生存状态。
一手订单是王道
大龙网副总裁吴祺认为,“接二手单业务不能直接与终端客户沟通,即使做得再好,也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
大龙网从入行之初,就着力于拓展一手订单业务。大龙网有其先天优势——公司几位高管都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他们既了解国际客户,也有国际人脉资源。2013年,大龙网的国际服务外包交易额达4700多万美元,位列重庆第一,且全是一手单。
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下称长航东风)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钟守道说,一直以来,公司所接的订单全是一手单。这得益于公司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集船舶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拥有3名*专家、近200名中高级技术骨干。
大龙网和长航东风的成功经验,能否被复制?
重庆大学教授廖成林认为,大多数重庆服务外包企业都是小微企业,拥有海外人脉资源关系以及较强技术研发力量的无几。要想实现集体突围,政府之手不能缺位。如今,重庆服务外包产业基础已形成,“吃上饭”的问题已经解决,亟待破解的是“吃好饭”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在海外设立发包点,为企业接一手订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