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故事进补,为何补出的是乱子?
而另一边,在西南医院和新桥医院的中医科和市中医院,每到秋冬进补季,因为进补“补”出乱子,折腾到医院来的人,也不少。只不过有人是补过了头,有的则是补错了路子。
1.早晚一勺鹿茸粉不体虚的甘先生流鼻血了
46岁的甘先生在做生意当老板,平时也爱锻炼,身体一直都还不错。前不久,朋友从外地带来一盒鹿茸,正好*近气温下降,甘先生也想到了要补补身子。为了能更好的吸收,甘先生专门将鹿茸打成粉装在瓶子里,每天早晚都会舀一勺然后用开水吞服。几天之后,甘先生觉得体内热烘烘的,没之前那么怕冷,他觉得是鹿茸起了效果。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他完全没想到的了。他不但身上开始长红色的小疮,并且还无缘无故流鼻血。他赶紧跑到重庆市中医院就诊。
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红燕介绍说,很明显甘先生是过度进补了。她说,经过检查,甘先生并不体虚,根本不需要大量进补。刘红燕接着说:“每年秋冬季节,因为过度进补,或者进补不当进医院的人还不少。”
2.轻信网上养生知识 感冒的小彭补进了医院
做市场推广的小彭,是*近因为进补不当到新桥医院就诊的患者之一,尽管只有23岁,但她补得却不轻。“我不太懂进补,但常听老同事们说‘秋冬进补’,这次降温我感冒了,本来打算趁机补一补身体,哪想到竟补到医院来了。”小彭说,感冒的第3天,她上网搜了几个进补方子,并按照这些“养生知识”,把淮山、茯苓、葛根等中药材打成粉状,结果吃了两天不到,浑身开始乏力,不仅感冒没好,肠胃也出了问题,当晚就被家人送进了医院。
“这是典型的进补不当,很多人以为只要有需要就可以进补,错了。比如患感冒的人就千万不能进补。”新桥医院中西医科主任徐梓辉教授说,感冒后体虚,如果进补的药材属寒凉物类,反会加重身体负担,补出新毛病。
3.膏方虽好也要分人 5岁的迪迪吃了阿胶膏不吃饭
进补的人,大多对膏方这个词不陌生,养生圈也流传一句话,冬季进补,以膏方为*佳,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但膏方虽好,用错了对象,麻烦也不少。
在西南医院中医科,医生们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名吃了膏方的5岁男孩迪迪,孩子体质差、偏瘦,外婆从浙江到重庆生活后,将老家习惯带了过来,秋天一到,就将自己长期服用的,加了核桃、黑芝麻、麦芽糖等原料的阿胶膏给迪迪食用,每次2-3勺。半个月后,孩子不吃饭,还开始流鼻血,送到西南医院急诊一看,医生们揪出原因:都是膏方惹的祸。
“其实这样的家长不少,认为进补的东西,吃到嘴里都是好的,所以大人怎么吃,就给小孩也怎么吃。”西南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邹庆华说,小孩体质旺盛,消化系统又没有发育完善,吃了阿胶膏补气血,不久后就会导致脾胃湿热、舌苔厚腻、大便干结。
C提醒 “天冷就该补身”是个大误区
医生们说,冬季的确是一年四季中*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怎么补,还需量体裁衣,否则就会补出毛病。
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红燕说,秋冬进补特别讲究,要因人而异,“需不需要进补要看体质,适合 哪些药材也有不同,‘天冷就该补身’这是个误区。”她介绍,气虚的人可以适当吃点沙参、党参,血虚的人则可补补当归、大枣。另外,如果本身肠胃不太好就吃补药,那就可能导致腹泻。同时,进补并不意味着天天补、顿顿补,如果是药膳炖汤的话,一个月吃两三次就合适了。在进补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很多事项,诸如感冒期间不宜进补,三高人群应该谨慎进补,进补时不应服用其他补药等等。
新桥医院中西医科主任徐梓辉教授也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说,冬季进补的人多,但懂得怎样补的人却很少,市民应该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再谈进补,也需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补法各不一样,*好就是先到医院看看,如果有必要进补,再根据医嘱操作,进补药材越贵越好或者多多益善,都是日常进补中的两大误区。
徐梓辉说,只有劳累过度,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久病、术后或大病初愈等这样的群体才适合冬季进补;而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者,则无需急于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