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有没有暗藏兑付风险?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昨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经突破10万亿元,自2005年开始发行以来每年都能达到正收益,这是非常难得的。王岩岫同时表示,*近一年,4万多个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到期兑付,没有出现违约。
互联网金融 七成银行高管愿和电商合作
报告显示,九成银行家认为应该继续扩大理财产品规模。从理财资金投向上来说,债券、票据、货币市场工具等高流动性固定收益类资产*受青睐。不过,在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背后的风险也随之显现。去年年底以来,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对此,银监会今年7月已启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所有理财产品只有在该系统登记后才可以发售。王岩岫表示,*近一年4万多个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到期兑付,没有出现违约。
与此同时,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让传统银行感受到了“寒意”。报告同时显示,有超过四成的银行家称,电商企业融资服务(如阿里小贷)对银行业务影响*大,将给整个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对于银行未来该如何参与到这一“盛宴”中,有77.9%的受访银行高管表示,愿意和电商等非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而也有超过五成的银行家认为应守住银行优势,和其他机构开展竞争。
资金面趋紧 银行资产错配是“祸首”
同时,今年6月发生的银行间市场大规模资金面紧张、利率大幅上升引发了市场对银行业资金错配的关注。随着年末的到来,上周银行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再次上演,让市场忧心忡忡。报告称,6月的大规模流动性紧张事件,严重打击了银行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信心。调查显示,55.5%的银行家认为造成本次货币市场风波的“罪魁祸首”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此外,信贷增长过快和理财等表外产品的集中到期、银行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恐慌情绪等也是6月份货币市场风波的影响因素。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大规模流动性紧张折射了银行信贷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金融体系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了不该配置的地方,即不流动的领域,包括中长期贷款、基建、影子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等。
不良贷款风险落后产能居首房地产第三
在涉及信贷资金安全的风险中,银行业*关心的是什么样的风险?报告显示,针对银行业当前关注的风险调查中,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将“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排在首位,与此相关的行业贷款也受到限制。比如,银行对冶金业的贷款限制由上年的23.6%跃升至60%;造纸业、纺织业等落后产能集中的行业贷款受限制程度也较上年有所上升。
从总体不良率预期来看,40.1%的受访者预计今年银行不良率在3%~5%之间,这一预期显著高于截至今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0.97%的水平。而对各行业不良率上升的预期则显示,冶金业以38.3%的比例居首位;由于去年以来航运市场低迷,船舶行业预期不良率排名第二,房地产业居第三位。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家对未来利润增速的期许也有所下降。超过七成受访者表示,未来三年银行收入及利润增速将在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