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再迎连晴高温天气。自7月15日主城区气温首破40℃大关,达到40.9℃后,高温再也舍不得离开重庆,重庆承受着2013年的*难“高烤”。高温红色预警、森林火险红色预警、高温中暑三级预警响彻山城。30日,中国气象局启动今年首次高温Ⅱ级应急响应。预计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庆等地仍将出现较大范围日*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其中江南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日数可达5至8天,部分城市可突破高温历史极值。
面对如此“烤”验,你是否能正确应对,你是否走入了降温避暑的误区?我们用实验让你走出误区。
避暑认识两大误区
误区1:只有在高温下才会中暑
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吴成斌说,很多人以为,只有在高温情况下才会中暑。其实不是。因为有时候虽然气温并未达到高温,但是,如果是在湿度太高和通风不良的闷热环境里,人同样也可能发生中暑。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衣裤的人,或者是患有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以及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的人,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者散热受阻,他们的体内就会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从而导致中暑。
误区2: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
虽然在户外的曝晒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中暑,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在高温的室外才可能中暑。在室内,如果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同样也会使人中暑。“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他说,“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年老体弱者、肥胖者、户外工地的工人、出汗后立即喝冷饮的人、慢性病病人、孕妇等由于调节功能和耐热能力以及采取不正确的降温方式等原因在高温天气*易发生中暑或产生其他危险。
心理中暑也是病
情绪会中暑 高温带来烦躁易怒
炎热会使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因为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
我们对2名网友进行了心理测试,在不开空调、不用风扇的密闭室内,两名测试者预先不清楚所在测试环境的室温。一名测试者不断的来回游走并默念诸多生活中烦心的事情,20分钟后让其猜测当前室温,其答案是40℃,而实际室温是29.3℃。
另一名网友在此房间内安静坐立并聆听一段15分钟的轻音乐、闭目养神,测试结束时她猜测当前室温是29℃,实际室温为29.5℃。测试表明“心静自然凉”是有实际的心理暗示效果的。
神经会中暑 植物神经失调
急躁的心情使人的植物神经也易发生紊乱。它主管消化系统,也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会引起肠道不舒服,女性激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其他系统也会出现失调,睡眠质量会降低,而且多梦。
性幻想会中暑 夏季性幻想易现
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夏季由于炎热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少,青少年出现性幻想的概率增加,导致感官刺激引发内心本能的冲动。若不加以制约,容易对别人造成伤害。
四大降温高招误区
1、穿得越少越凉快
吴成斌说,很多人认为,天热时,衣服少穿一点更凉快。其实不是。“在盛夏季节,*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他说,如果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会更多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散热反而更慢。“因此,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对于户外作业人员,除了要注意及时补淡盐开水,还要注意衣服不要穿得太少,*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要记得戴帽作业。 2、洗冷水澡比热水澡更易降温
我们对一名网友对其进行测试,先后独立的用29.4℃的冷水和43℃的温水沐浴,在室温32.4℃、湿度69%的环境中,对其洗澡前后以及洗澡完毕后30分钟,身体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耳后、大腿内侧、手臂内侧三个部位进行温度监测,*后发现,刚洗完冷水澡时,三大温度敏感部位比洗热水澡的要低1-2℃,但30分钟后洗热水澡的由于充分使得皮肤毛孔打开排汗散热,其三大温度敏感部位的温度比洗冷水澡时稍低0.5℃。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
3、喝凉水吃冷饮比喝热水更能降温
通过对两名测试者进行测试,两名测试者先后一口气吃掉当时温度为4.5℃、重量为70g的老冰棍冷饮和温度为18.2℃、550ml的冰冻矿泉水,吃完喝完时口腔内温度比吃之前分别降低了11.9℃和5.9℃,但是除口腔外,吃冷饮者其他位置并无凉爽舒适感,反而在耳后位置有一种传来热量的感觉。另一名测试者虽然肠胃和食道均有凉爽感,但颈部有明显发热感觉。
两名测试者一段时间后又分别喝下500ml、50℃的温水,喝完测试者额头和手心有明显冒汗,20分钟后头皮感觉较清凉。其降温原理基本同于洗热水澡的降温原理,热水在夏天更能加速排汗和利尿,便于释放身体内的热量,而冷饮虽然当时感觉很凉爽,但身体感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会迅速的作出反应来平衡温差,实际上不利于排汗和降温的。
4、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虽然在中暑时喝白开水可以补充水分,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人为什么会中暑?
人类是恒温动物,必须把体温维持在37℃左右。大脑中有一个体温调控中心,时刻监控着体温的变化情况,发出升温或降温的命令,让体温保持恒定。如果体热大量地产生(如在做剧烈运动时),或者环境温度接近皮肤温度时,就要尽快把体热散发出去。这时体温调控中心就会发出降温命令,让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通过血液把体内的热量带走,不能奏效就出汗,让汗液的蒸发把热量带走。
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的,它能否有效地蒸发,还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相对湿度大于75%时,就没法有效地蒸发。这时如果周围温度又很高的话,体热就没法有效地散发出去,身体散热机制开始超速运转,努力想把热散发出去:呼吸变得急促,心脏快速跳动,大量地出汗。人会觉得很不舒服,出现了头晕、头疼、身体虚弱、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学上称为热衰竭,也就是中暑的表现。
中暑表现严重者甚至会致命
夏日中暑,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嗜睡、昏迷、痉挛,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其中中暑分为三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射病,主要是一方面人体受到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体内的热量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从而难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过多丢失,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因为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的*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是,在高温中劳动者的出汗量可达10L以上,而汗中含氯化钠约0.3%~0.5%,导致人体的水和盐流失过多。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同时,也可能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提醒中暑后少吃生冷瓜果
刘毅华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