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火锅店多,三两步一家店,三五张桌子配条凳。可要想在重庆开一家火锅店并站稳脚跟,却并不容易。两位跨界卖火锅的年轻人,一位在短短3年时间,为近80家新开张火锅店做技术指导,自制火锅底料月均销售30吨。一位靠着“不卖鸳鸯锅”的口号一炮而红,成为去年重庆的火锅网红。他们在跨界创业中有什么新思维?又有什么营销诀窍呢?
案例一草根达人回线下 开店把粉丝变成徒弟
2012年,叶春城是某大型网络公司的“程序猿”,如今,他是餐饮界的网红“烧白哥”。他靠“直播”送外卖成名,被媒体发掘成为创业典型,用幽默的段子成为微博草根达人,再从线上走到线下,卖烧白、卖火锅、卖底料、教徒弟,立志成为“火锅英雄”。
“最开始卖烧白,发名片和传单,食客通过电话或QQ订餐,再送上门。”叶春城依稀记得,开业的第二天,他挎着送饭的篮子,挤在电梯里,拿着手中的iPhone 4发送饭图文直播,碰巧被媒体发掘,成为创业典型。随之而来的外卖订单暴增,微博粉丝增长,让“烧白哥”感受到了传播的力量,之后,他开始自我包装、自我营销。
叶春城在微博做起了“直播创业”,专门记录自己做饭烧菜的过程。由于个性活泼,时不时来点段子和粉丝侃大山,叶春城被新浪微博发掘。
很快,“烧白哥”成为微博达人。眼看着粉丝增多,熟悉“流量模式”的叶春城思考着如何把价值转换,在发现情感话题最受欢迎后,他开辟相亲栏目,征集发布来自粉丝的情感倾诉故事,每晚还介绍一位单身粉丝,牵红线相亲,活跃粉丝、互动。
“把线上引流到线下,引流到网店。”那时,叶春城的微博聚集20000多人,微信上也有了几千人,他先在淘宝卖真空包装烧白,随后又完全转向卖火锅底料,利用微博、朋友圈向网店导流。
2013年下半年,他在周边人的疑惑声中,转到线下,开了第一家火锅店,一方面是把父母的手艺传承,另一方面,是他察觉线上营销越来越难做。如果单纯守在线上,粉丝需求不断变化,仅靠线上难以增加粉丝黏性,在线上营销方式同质化的情景下,若回归线下,能再创造出许多新的营销模式。
“网上的相亲,讲段子可以搬到线下,相亲会、座谈会,热闹非凡。”他告诉记者,实体店吸引大量粉丝来到线下,后面又能吸引更多人来吃火锅。
不过,最关键的是,叶春城似乎发掘了“火锅后市场”。对粉丝而言,他具有信任基础。于是,前来学制作火锅的粉丝络绎不绝,根据学习内容及服务收费,他一年能多挣数十万,至今帮助80多个人开火锅店。
采访中,他笑称自己是“火锅导师”,不仅教人开火锅店、运营火锅店,他还卖底料,拥有一条火锅产业链,而消费群体是自己培训的徒弟,以及徒弟的徒弟。现在,他一个月最多卖70吨火锅底料。
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在他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火锅店,打造出一家网红店,甚至找到了另一半。在粉丝眼中拥有多重属性的“烧白哥”,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火锅英雄”。
案例二 大V跨界卖火锅 “不卖鸳鸯锅”成网红
和“烧白哥”一样,属于“90后”的陈泓宇也是一位微博达人。他运营着重庆本地资讯微博——我爱重庆,拥有近百万粉丝,在帮餐饮店推广时,他顺带了解到餐饮业的一些门路,也嗅到火锅行业的痛点。
“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低,业内小作坊较多,缺专业餐饮管理,缺营销手段。”他认为,在这个更新迭代快的市场,推广营销很重要。
看着大街小巷众多火锅店,陈泓宇决定用新思维卖火锅,把自己擅长的营销推广运用起来。他找到一位传统餐饮人,负责味道把控,自己则负责最擅长的营销推广,于2015年底开起火锅店。
筹备期,他就为火锅店制定了品牌战略,取名“红九格”,只卖红汤九宫格,喊出“不卖鸳鸯锅”,加深品牌形象。定位年轻人,运用新媒体推广、互动。
“我们不卖鸳鸯锅”的口号在陈泓宇的火锅店随处可见。纸巾盒上有,墙上宣传板有,就连服务员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我们不卖鸳鸯锅”。可以说是只要吃了一顿火锅,绝对不会忘记口号。
经过半年时间,这句口号在不断的发酵、传播后,突然登上微博热搜,彻底点燃了“红九格”的人气。
火爆的人气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粉丝们蜂拥而至。很快,陈泓宇在租金高昂的解放碑开了店,在老商圈沙坪坝开了一家1100平方米的大店。
有了那么多的粉丝,有了3家店,可他依然不能完全放心,深知新鲜感过去后,没有新花样拉不来新粉丝。
所以在菜品上,陈泓宇和合伙人坚持三个月换一次菜单,根据时令蔬果对招牌菜创新。以“红九格”的特色菜香菜丸子为例,除了香菜、猪肉外,里面还加了藕末、贡菜,十分有嚼劲。这款丸子在不同季节有不同口味,情人节时,它就变成玫瑰丸子,夏天它又变成水果丸子。
熟悉营销的陈泓宇知道,品牌营销和互动就能拉动顾客反复消费。针对年轻人,用新奇的餐具摆盘迎合其追求新鲜事的特点,看得见的锅底制作让顾客吃得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