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却成为一家专门卖“土货”网店的热销产品。红薯、花生、苦藠、柠檬……这些不起眼的山货,37岁的杨彪回乡创业开的这家网店,为村民找到了一把增收金钥匙。
杨彪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主城经营一家网络游戏工作室。两年前,得知家乡实施“本土人才”政策,培养人才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增收的举措,他带着为乡亲父老干实事的想法,回乡开网店卖土货,不久又当上了村主任助理。
杨彪说:“我还年轻,并不在乎自己能通过网店挣多少钱。我最关心的是,帮助村民把土货销售出去,让乡亲辛勤劳动的汗水不白流,心血不白花。我觉得,帮助乡亲致富增收,过上更好日子,让消费者吃上真正绿色的农产品,做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自己也有了点成就感。”
杨彪每周要在村里值班,只有在空闲时间经营网店,主要负责货源和售后服务,妻子在家负责接单、销售。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当地土货大部分销售还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卖或靠小商贩来收购的方式。
针对这一现实,杨彪想到了如火如荼的微商。“别人能依托电商平台实现增收致富,我为啥不从这里入手,帮村民一把?”前年9月,他尝试着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卖土货。
同年10月,杨彪为了把乡亲们手中更多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借助电商进村政策,在经过市场调查并参加政府组织的电商专业知识培训后,在淘宝网上注册了网店,开始把金灵村的土货卖到全国各地。杨彪说:“网店开办以来,帮助村民卖出柠檬、葡萄等土货近千吨,今年至今网店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小杨就会马上上门收货,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挑着土货赶集去卖,价格还不高。”59岁的金灵村村民黄应森说,他和妻子常年在家务农,是村里的花生种植大户,每年要种一亩多花生。他感激地说:“杨彪开网店给村里人带来了便利,每次都是拿货就给钱,大家都信任他,都愿意把家里的土货卖给他。”
黄应森算了一笔账:1公斤花生如果自己费力挑到镇上卖,只能卖7元左右,但杨彪给的收购价是8元;他家还种植有一亩多地的红薯,以往不是拿来喂猪就是烂掉,但杨彪的网店每公斤能卖1.2元,还不用自己担,由杨彪来地里直接拉走。这样的服务,更是让留守村里的老人轻松增收。
杨彪的淘宝网店通过两年努力,逐渐火了起来,现在已经是皇冠等级。“日均交易数量从当初的几天一笔,发展到现在的50笔左右。”杨彪的父亲说,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时,他会请村民帮忙。
“为了满足销量,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土货,基本上都是村民打电话让我去收。”杨彪说,网店目前有300多家村民提供土货,帮助部分村民家庭年增收近4000元。由于需求量越来越大,他下一步打算利用荒地打造农产品基地,满足农产品货源的数量和品质,让村民继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