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米心镇高坎村地处辖区最北端,由原高坎、双碾两村合并而成,曾是镇里最偏远贫穷的一个村落。
2010年12月,蒲树林任米心镇高坎村党支部书记。如今,在蒲树林的带领下,高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清水秀,瓜果飘香,一幢幢小洋楼整齐地坐落在村子里,卫生室、健身广场应有尽有,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
万斤南瓜滞销他带头解决
高坎村地处潼南最北端,毗邻四川省遂宁市蓬南镇,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但近几年却是一年一个大变样。
2009年,潼南决定建设“西部绿色菜都”,高坎村大面积发展山地蔬菜、种植南瓜,当年就喜获丰收,加上市场行情好,老百姓收入也涨了不少。2010年,村民扩大了种植规模,但恰逢南瓜大量上市时,市场价格大跌,南瓜一度滞销,令村民们一筹莫展。
看着躺在地里的南瓜没人来收,村民们互相埋怨,还找到村干部倒苦水。蒲树林新官上任就遇到了难题,虽然也着急,但他和村“两委”成员给群众表了态:“如果今年南瓜卖不出去,我们找门路来买,并且保证和去年一个价。”
老百姓听到干部的承诺,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蒲树林马上召集村“两委”开会研究怎么将南瓜销出去。村干部分别联系自己熟悉的老板,蒲树林亲自去遂宁、重庆几个市场推销高坎村南瓜。
由于高坎村的南瓜个大、口感好,质量非常不错,经过大家的努力,周边几个市场的老板都愿意来收购,价格和往年一样。短短三周时间,高坎村1万多斤南瓜被销售一空。
建起一个“市级新农村”
高坎村山高地陡、交通闭塞,村民房屋大多依山而建,生活、出行非常不便。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政府决定在高坎村建一个能容纳80户居民的高山生态搬迁集中安置点。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在搬迁过程中,部分村民却不愿意离开老屋。蒲树林起早摸黑,到村民家中讲政策、讲道理,使得搬迁工作顺利开展。
建卡贫困户吉国英家有4口人,她和老伴长年患病,一家人不愿搬迁。蒲树林第一次去吉国英家,她完全不理会。过了几天,蒲树林又去了,给她分析老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出入也不方便。
吉国英思想有些动摇,但却舍不得老房子,因为还有三亩两分地,她担心自己搬到集中安置点没地可种。摸准吉国英的心结后,蒲树林给她讲解了国家生态搬迁的优惠政策,并告诉她今后高坎村土地都要进行流转,不仅有地租收入,还能到企业务工挣取劳务费,收入比自己种地还要多。在蒲树林的努力下,吉国英和老伴离开破旧老宅,搬到新村集中安置点居住。
高坎村新区于2012年动工,2013年完工,现已全部入住,新区绿树成荫,水、电、气、光纤、网络、太阳能路灯、活动场地、雨污分流等配套齐全,被评为“市级新农村”。
引来龙头企业为村民增收
由于高坎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全村土地撂荒情况严重,蒲树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恰好这时,重庆宽田农业有限公司有意到高坎村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但杂草丛生的荒坡让投资者心里犯起嘀咕:生地变熟,起码要一两年,租金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正当他们打起退堂鼓的时候,蒲树林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先给他们免去一年的租金。他把这个想法与村“两委”研究后,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该提议获得了村民的积极支持和响应。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宽田农业有限公司留在了高坎村。作为该村的“龙头企业”,宽田农业共开发荒地10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
短短几年时间,村子大变样
蒲树林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时刻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村民唐永生家境贫困,妻子智力受损,两口子挤在一间破瓦房里。2013年,孩子因病离世,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在“3+1”联动帮扶中,蒲树林主动“认领”唐永生,首要问题就是解决住房困难。
蒲树林立即行动起来,多次协调相关单位,为唐永生申请到D级危房补助金2.1万元。但要建房,资金还存在较大缺口,他又联系与唐永生家对接帮扶的区水务局,缺口资金2.5万元也得到了解决。资金到位后,蒲树林亲自去买材料、招工人,组织党员群众义务帮工,不到3个月就建好了新房,当年唐永生一家就在新房过了新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坎村已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辖区内建起了自来水厂一座,新农村配套齐全,有村级服务中心、卫生室、便民超市、老年活动室、休闲广场、运动场等,3家农业企业入驻,基本实现了山上种药材,山下种蔬菜、粮油、花苗。群众生产生活便利,居住环境优美,收入也持续增加,日子
■人物简介
蒲树林,潼南区米心镇高坎村党支部书记。为践行父亲对村民许下的承诺,他放弃做生意,当上一名村官。修建农民新村,发展产业经济,整治土地,解决矛盾纠纷,摘掉“穷帽子”,让村民脱贫致富。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用真诚的态度赢得群众的信任。蒲树林先后获得“重庆好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