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朋友圈歪货:维权很难
网友“花样年华”年前在办公室同事的推荐下购买了一套化妆品,卖家是同事微信圈的朋友,因为价格比专柜便宜很多,加上是朋友间的关系就下了单。“花样年华”表示,收到货的时候,盒子和正品是一样的,但是过了几天准备用的时候,发现颜色不对,化妆品的气味也很刺鼻,和原来那一套差别很大,后来查看条形喷码的位置、字体、日期都和正品不同,“这次算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消费提醒:在微信朋友圈中买东西现在很流行,很多人购买就是冲着熟人的关系买的,不过一旦遇到质量问题,由于是朋友间的私下交易,很不好处理。所以专家建议在购买东西之前进行防范,首先要货比三家,如果觉得朋友卖贵了就选择去网上或者其他实体店购买;其次,如果在微信上购买了商品,一定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以及银行的转账凭证,这些记录将成为维护合法权益的证据,同时可向当地工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求助。
B 价格欺诈:先提价后打折
网友“小懒”住在渝中区鹅岭一小区,提起春节前的一次购物,就情绪激动。春节前,她在某知名电商平台看到,自己钟意的服装品牌全场五折起,就在该店购买了两件,吊牌价分别为1299元和998元,打折后“小懒”付了779元和599元。孰料,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同事就告诉她被骗了。原来,该店启动优惠活动前,两件衣服的吊牌价仅是798元和588元。
消费提醒: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假打折误导消费者,部分经营者“先提价、后打折”,是网络价格欺诈的惯用伎俩。对此,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认真查看价格标签和促销宣传,仔细比较核对促销价格、标识价格、结算价格,妥善保管好消费结算单据和结账票据,如发现虚构原价、低标高结、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违法行为时,请及时拨打价格举报电话进行投诉。
C 退款欺诈:交易失败留个心眼
去年年末,王先生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上抢购了一件价值3000余元的品牌大衣,刚付完款就接到了一条手机短信:亲,您购买的商品由于系统升级导致失效,就发来了一个退款链接,网址打开后需要输入支付宝的密码和网银等信息。王先生顿时警觉起来。随后他重新登录了自己的平台账号查看订单,发现自己的订单不仅没被取消,还显示卖家已发货。王先生联系平台客服后得知,自己差点中招被骗。
消费提醒:360安全专家表示,这种欺诈通常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先获取交易信息;二是利用交易信息获取用户信任,进一步实施退款钓鱼。一般情况下,骗子会假冒客服或店主,声称要帮助消费者办理退款,再诱骗其登陆钓鱼页面,窃取其支付宝、网银等账号及密码。360手机安全专家给用户支了四招:平时至少要设定两套密码,把涉及钱财的账户名、密码和一般生活用的账户名密码分开,降低被盗号风险;遇到声称网购退款要求登录某网站时,要仔细甄别是不是官方网站;不要轻易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下载手机安全软件来对手机进行全方位保护。
D 虚假购物:模仿知名网站行骗
来自360安全中心的案例显示,网友杨女士前几天上网买吸尘器,在搜索引擎搜索“吸尘器”后,看到某知名电器品牌,对吸尘器进行团购推广,就点开查看。原价600多元的吸尘器,团购才卖450元,她立即决定付款。
等过了几天,依然没有收到货,颇感疑惑的杨女士赶紧再次去查看该网站才发现,这个所谓的官网完全是冒牌网站。
消费提醒:360安全专家表示,上述这种情况,骗子往往通过搜索引擎、QQ等方式诱骗用户进入虚假的购物网站进行购物消费。
用户在这些虚假的购物网站上消费后,不会收到任何商品。绝大多数虚假购物网站都是模仿知名购物网站而进行精心设计和改造的。
而一旦被骗后,维权成本远高于消费金额,往往很难追回损失。
360安全专家提醒消费者,购物时最好选择正规的网站或导航站,在支付前更要仔细甄别网站真伪。
维权新攻略
“已拆封”咋退货
针对网购投诉热点,市消委会投诉部主任喻军提醒广大消费者,今年3月15日实施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将“7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再次升级。经营者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或是以消费者已拆封、查验影响商品完好为由拒绝退货等为由拒绝消费者退货要求15日以上的,都将行不通。这意味着,网购来的商品即便已经拆封,也照样可以无理由退货。
“遇到假货、或虚假宣传,消费者也有办法。”喻军说,按新消法,卖家欺诈须3倍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最少赔500元。食品药品不达标,卖家要10倍赔偿。如果消费者遇到无法联系商家的情况,可要求网络平台提供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若无法提供,可要求网络平台现行赔付。
喻军还提醒,消费者最好选择本地设有实体店的网店,在付款时最好不要通过刷“二维码”支付,不要轻信所谓的“卡单”、“订单失效”等退款理由,更不要点击不明链接,轻易透露自己的账户等隐私信息。消费者要注意保留下单页面截图,下单前仔细询问细节问题,把网站宣传、介绍产品的广告词复制到聊天内容中,以此来固定证据。切记不能只注重商家标注的红字及粗体字简介。
秒杀为了保价快速降价、订单搞“失效退款”套信息、虚假购物、朋友圈歪货横行……过去一年,我市共接到涉及网络投诉559件,网络购物投诉的售后、虚假宣传、质量问题仍是消费者“最烦恼”的事,占五成以上。昨日,商报记者多方调查,为消费者梳理出网购中的新的4大新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