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9点,和往常一样,渝中半岛最东端的朝天门市场人声鼎沸,穿着单衣的力哥拉着的满满的几大麻袋货物,穿梭在人群中大声喊着“看到点、看到点”……
二十多年来,朝天门市场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类似的画面,不同的是,一些20年前入行“力哥”,从搭伙门面开始,一步步造就了重庆朝天门市场这个商贸物流业的辉煌。朝天门服汇商贸的董事长程显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朝天门式”商人,记者实地采访揭开了他们的朝天门“创富记”。
起步:
合伙租下9平米门面发家
“里面没车位,排队!”20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位于朝天门隧道旁边的港渝商场,不少车辆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保安不得不拦住数辆往里挤的车。
记者进入朝天门市场三交易区,没有电梯,力哥们扛着大小麻袋爬坡上坎,在商铺之间的过道穿梭……从水泥梯步上被脚步磨得发亮的裂缺可以看出,这里有些年头了。
在“山路十八弯”似的交易市场问路十几次后,记者终于在五楼一个“角落”里,找到程显德的门面:三面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女式秋冬装,横着摆放的柜台,只能重叠着摆两排衣服,剩下的空间是一台电脑,余下的空间两个人坐都略显逼仄。
可以看出,程显德已告别“力哥”时代。他告诉记者,在朝天门市场,他拥有十几个9平方米的门面,每年门面的租金收入就上百万,同时自己还经营有服装品牌。
这一切,都是从“半个”9平方米的门面开始的。1991年,新华路的马路市场整体搬迁到朝天门市场时,程显德恰好赶上,不过当时资金拮据的他,只能与他人搭伙租下一个9平方米的门面,挤在一起做生意。
开始做生意那几年,程显德在凌晨三点就开门营业,以便让区县过来的商家在拿到货后,可以在天亮之前赶回去开门营业。在他记忆里,那时候的自己雇不起力哥,货来货往都是他自己和家人肩扛背驮,“要赚钱,*可以依靠的就是吃苦耐劳,这就是那一代朝天门商人的生存法则”。
瓶颈:
交通区位等成发展瓶颈
当晚10点,在程显德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朝天门市场陕西路,他说,每天这个时候是朝天门下午三四点闭市后,又一个最热闹的时间。
“今天下午3点多就到了沿江高速南岸出口,但是不能进城。”刚停下货车的金师傅告诉记者,19日从杭州出发,第二天中午就到了沿江高速路口,但由于限制货车进城,只得在高速路出口附近等待六七个小时。“主城货车限行后,市场不能再继续摆在市中心了,在迎龙的话就要方便多了。”
记者注意到,停在道路两旁等待卸货的大货车将道路占得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过,而来往的公交车、私家车、力哥的板车……争抢大卡车之间留下的“羊肠小道”。
放眼望去,各种写着收货地址的麻袋,堆满了道路两旁。程显德说,一车货可能是十几户商家的,由于没有专门的物流仓储配套,货物得先堆在路边,再连夜用板车拖到市场里,有时候货多,只能租借周边民房,作为“仓库”。
物流通道狭窄、线路纵横交错……显然,这里作为主城核心区域,交通、区位等已成为包括程显德在内的朝天门商家发展的“瓶颈”。
未来:
二次创业探索新商业模式
19日下午,程显德从江北出发前往位于迎龙的新朝天门市场,慈母山隧道的开通,将江北区与茶园的距离拉近到20分钟。
这一天,是老朝天门市场的商家们来看项目的日子,新搭建好的招商大厅聚集了数百人。这个新朝天门市场模型内,程显德已决心拿下600平方米。“空间大了可以开品牌展示店,老市场根本没法办到。”程显德说,全新的市场配套了仓储物流中心,甚至可以开展电子商务的现代化商铺,完全可以满足扩张需要。
迁徙,对程显德而言,是二次创业的开始。与不少做大生意后转行的商人相比,他仍然选择坚守,只是商贸物流业在巨变,光有吃苦耐劳已不够,最重要的是摸索新的商业模式。
程显德发现,在市场搬迁过程中,商户资金短缺普遍存在,解决好这个问题将是新的商机。于是他联合几个大商家,成立了重庆渝合融资担保公司。他认为,朝天门市场上的商家相互都知根知底,该为谁担保,心里有数。
多年的商贸物流从业经历帮助了程显德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他看来,商贸物流行业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是刚需,也是“弱周期”,经济周期波动风险较小,因此以此跨界到金融业风险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