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提出:5、6岁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24日了解到,该意见稿引起了不少家长和幼教人员的激烈讨论。3—6岁的学龄前儿童,怎样才算聪明?在不少家长看来,不仅要会加减乘除,最好还会背唐诗宋词、能歌善舞。殊不知,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家长们表示:方案虽然很细致,但要逐条达到不容易。
让幼教工作去功利化,使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前段时间,家住南岸区骏逸天下小区的唐先生还在担忧,和同班同学个个会100以内的加减乘除比起来,自己读幼儿园大班的女儿还只会一些简单的算术,“下学期马上就要读小学了,她怎么跟得上进度哟?”
记者查看《指南》发现,唐先生的忧虑实际上并不值得担心。在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一栏中,《指南》表示,3-4岁儿童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即可;4-5岁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即可;就算到了5-6岁,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
“这样的标准要求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实现,但总体来说可以给教育者、家长们提供一个教育的方向,使幼教工作去功利化,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重庆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李跃文表示,现在有的家长只会定量评价,不会定性评价,只关注孩子会算几道题、会背多少单词,其实这样对孩子发展十分不利。一味机械地让孩子学习,只会把他们的思考、动手以及创作的通道堵住,《指南》对避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有积极作用。
培养幼儿审美、开发幼儿科学兴趣需关注细节
该《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家长们纷纷表示,方案很细致,但要一条条对照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指南》条款清晰、指向性强,许多建议成为幼教工作者记录对照的内容,如针对幼儿健康,要保证幼儿每天睡眠11-12小时,其中午睡应达到两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以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等。
5岁幼儿家长陈琳说,一些关注培养幼儿审美、开发幼儿科学兴趣的指导细节,让家长们受益匪浅,如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孩子说谎大人要反思,语言文明为孩子作表率
3-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模仿大人的做法。《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为了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
“我发现儿子小小年纪,已经学会说话‘带把子’了。”平时做小生意的刘宏涛说,也许是自己平时说话不注意场合,6岁的儿子时不时冒出一句脏话让父母感觉很吃惊。
在“语言”部分,《指南》建议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指南》还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要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