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提出“新型邮编”建设。消息一出,在网上持续发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人选择点赞,有人进行吐槽,有人开始怀旧。8月3日专访了重庆民俗专家、地名研究者李正权,让我们一起听听邮政编码的故事。
邮政编码退役或将新推个人地址ID
话题的引发要从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说起,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开展了“全球位置框架与编码系统”研发计划。
该计划将地球空间(或地球表面)剖分成体积(面积)形状相似、既无缝隙也不重叠的多层次离散网格,剖分的网格都具有唯一编码,该编码具有多尺度、可标识、可定位、可索引、可计算、自动空间关联等特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周晓光表示,未来国家邮政局可建立居民个人寄递地址编码管理公共平台,居民可自行在平台上通过身份证信息注册,获得与身份证绑定的个人地址库。
此外,每个快递包裹也将有属于自己的ID,该ID可关联所有与包裹相关的信息,包括快递员信息、运送信息、配送信息等。
该地址库中包含所在地址的收件人手机号信息与寄递地址编码信息。在快递服务时,公民选择地址库中想寄达的地址,将对应的编码向快递员发送,快递员将地址以编码的形式录入系统即可开始寄件。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给用户带来方便,同时也会让个人地址变成机器更容易识别的信息。
邮编虽方便分拣也有麻烦
听说邮政编码要取消的消息,李正权感叹不已。他表示,邮政编码制度是伴随着国家邮件分拣自动化施行的,在方便邮件分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
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我国的邮政编码。李正权回忆道,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并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1980年7月1日,我国推出了全国统一使用的邮政编码,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
李正权介绍,我国的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数编码结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
提起邮编带来的麻烦,李正权深有体会。他说,以前邮寄信件,对邮政编码的填写要求很严格,如果填错了编码,即使地址正确也会被退回。他以前向外地投稿,有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发生。
李正权说,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很多家庭也没有电话,通讯主要靠信,邮政编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当时邮局里摆着一本很厚的邮政编码的书供人们查询。后来,人们对于邮政编码没那么重视了,这一现象才得以改变。
后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变化,邮政编码进行了合并和拆分,这也导致了麻烦。李正权以自己居住的小区为例,他家行政区划属于渝北区,但邮政上又属于江北区管。有时候,别人写的地址是渝北,信件分到渝北后,却发现归江北投递。
还记得重庆最早的邮编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写信的人越来越少。还记得重庆最早的邮政编码吗?其实,重庆最早的邮政编码是“63”开头,成为直辖市后,重庆的邮政编码变为“40”开头。不少网友也纷纷翻出了自己家以前的信件和明信片,开始满满的回忆。
网友图图说,学生时代都是按邮政编码投递信件,由于当初写错了邮编,导致给好友的民信片被退了回来,一直压在箱底。
有时错过一封信,你就错过了一段感情。网友皮皮虾感叹道,30年前,他高考毕业,用了一年的时间鼓足勇气,想给高中的暗恋女生写信表白,结果信件寄出后,也是因为邮政编码错误而被退回。
网友青鸟说,那个时候写同学录和通讯录,邮政编码是一个必填的选项。在通讯不发达的八十年代,特别是大学毕业时,地址和邮编成了双方保持联系的重要方式。
网友熊熊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信件交笔友是一种流行。那个时候,很多报刊上都会有一块角落是交友专栏,上面公布了对方的基本简介和邮编、地址,大家通过互相寄信成为了未曾谋面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