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4日凌晨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而伽利略去世的日子是1642年1月8日;霍金3月14日去世,而1879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的生日。
如同霍金的成就一样,病重如此的他活到76岁,是个奇迹。他离开了我们,或许是回到了宇宙诞生的地方。
坎坷经历
21岁患重症变瘫痪
手术后几天写下《时间简史》
霍金出生于1942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用了很少时间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
当时,医生曾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几乎歪成S形,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活页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在手术过后的几天他写下了全球畅销书《时间简史》,销量已达1000万本。往后数十年他逐渐全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
人生伴侣
家事都交给妻子
留更多时间来思考物理问题
霍金就读剑桥大学研究院时期,在1963年的新年派对里,遇到了正准备进入伦敦大学的简·王尔德,她被霍金的风趣幽默与独立性格所吸引。那时,霍金的身体已出现了渐冻症的症状,虽然尚未确诊,由于渐冻症无药可治,患者通常只能活两到三年,然后会因为肺炎或呼吸肌肉失效导致窒息而往生。
1964年10月,霍金与简定下终身。隔年,他找到一份研究员工作,然后小两口完成了婚姻大事,并先后育有3名子女。
霍金很少谈论他的疾病与肢体障碍,甚至跟简都很少谈到这些困难。由于他的行动不便,全家事无巨细几乎都必须依赖简处理,这样霍金才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物理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陪伴霍金出外旅行的人时常是护士伊莲·梅森,他们彼此开始喜欢对方。最后,霍金与简维持了近25年的婚姻终于触礁。1990年,霍金正式与简离婚,并于1995年迎娶伊莲。
中国情缘
3次来华,演讲不收费
预言中国有望引领世界科学发展
霍金来过中国三次。1985年,第一次来中国,他在中国科技大学水上讲演厅作天体物理的学术报告。2002年,第二次来中国,他在北京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报告,向公众阐释他关于天体演化的“M理论”。同年8月他到访杭州做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讲座。
除了到哈佛大学演讲不收费外,霍金在美国的演讲最高的达100万美元。而这次霍金到中国演讲没有收费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看在老朋友华裔科学家、费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的面子上,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到中国演讲是帮助中国年轻人了解科学,这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义务。
2006年,第三次来中国,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体育馆主持一个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公众讲述宇宙的起源。
霍金曾经预言,中国有望领导世界科学发展。
2016年4月12日,霍金开通微博并向中国网友问好,短短一天,他微博的粉丝就已突破200万。
■中方反应
外交部: “科学斗士”将会被永远铭记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4日就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逝世答问时说,霍金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斗士,为科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说,霍金先生生前曾三次来华,中国领导人曾会见他,中国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们也同他进行过愉快的交流。霍金先生关心中国的发展建设,对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也十分喜爱中国文化,曾十分坚持并最终在助手的帮助下实现了登上长城的愿望。
“我们对霍金先生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霍金先生和他作出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陆慷说。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央视、《法制晚报》
■新闻纵深
霍金和他的那些惊世预言
我们来自哪里,去向何方?霍金的思考总能让人们再次仰望星空,让思绪投向遥远的宇宙与未来。
1
宇宙起源
2006年霍金曾表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无法解释宇宙如何由大爆炸形成,如果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结合,就有可能解释宇宙是如何起始的,“这是回答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的宇宙学核心问题”。
他和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一起证明了奇点定理,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时间和空间消失、物质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在霍金想象中,宇宙起源有点像沸腾水中的“泡泡”。他认为,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再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一些坍缩的“泡泡”,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出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但一些“小泡泡”膨胀到一定尺度,就可以安全地逃离坍缩,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黑洞理论
2
1974年,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学说,该学说是霍金对天体物理学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霍金在该学说中指出,黑洞在特定条件下会放射出一种微小的放射物,最后所有的黑洞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蒸发掉。但是根据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黑洞及被其“吞噬”掉的物质是不会简单消失的。
30多年来,霍金试图以各种推测来解释这些相矛盾的观点。他还曾提出,黑洞中有关量子力学的规律是不同的。霍金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在2004年柏林的一次会上提出,一些被黑洞吞没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从黑洞中“流淌”出来。也就是说,黑洞既“破坏”也“建设”。
人类未来
3
霍金2008年曾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大胆预言,假如人类的历程再走100万年,“人类的足迹必将进入那些从未涉足过的宇宙空间”。
霍金说,人类向外太空扩展将带来比发现新大陆的“地理大发现”更巨大的影响,彻底改变人类未来。他认为,人类将在30年内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以开展长期的宇宙探索活动;在200年至500年内,人类将发明新的推进系统,让在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开展载人探索变得可能。
他说,“我们必须为了人类继续走向太空。如果不逃离我们脆弱的星球,我们将无法再生存1000年。”
霍金说自己时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是孤单的吗?”“答案很可能是‘不’。”他本人倾向于这样一种假设——宇宙间的原始生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智能生命却相当罕见。
人工智能
4
霍金坦承人工智能的初步发展已证明了其有用性,但他担心这类技术最终会发展出与人类智慧相当甚至超越人类的机器。“到时它(机器)将可能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则受制于生物进化速度,无法与其竞争,最终被超越。”
2014年,霍金曾与另外几位科学家一起为英国《独立报》撰文,称人们目前对待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不够认真”。“短期来看,人工智能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谁在控制它。而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将取决于我们还能否控制它。”如何趋利避害是所有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关新闻
最后一条微博回复重庆青年王俊凯
本报讯 (记者 黄晔)大科学家霍金逝世的消息出来后,引得无数中国人缅怀。重庆青年王俊凯很幸运,他成为获得霍金最后一条微博回复的人。
2017年11月24日,王俊凯用英文向霍金提问。霍金曾建议人类探索移民外星以延续地球文明,王俊凯就此咨询青年一代应该作哪些准备。此外,他还询问霍金,在探索未来和发展科技的同时,该如何保护传统文化。
当天霍金通过微博回复了王俊凯的问题,并且录制了一段英文视频。霍金说,我不认为全人类会移民到一个新的星球,只能精选一些确保能生存下去的人。但是我们应该先去哪?我们应该如何计划在其他星球上生活?我们需要想象力,需要考虑未来我们将如何生活。在我们的脑海里,看看今年能做什么来缓解今天的问题,更好地想象未来。我不相信传统文化将会消失,我认为我们的艺术和音乐是面向人类的,对外来物种无任何意义。我认为我们不需要担心。
王俊凯1999年生于重庆,在重庆度过了他的小学、中学阶段,于201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我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能更接近宇宙的真相,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它为何存在。”
“
斯蒂芬·霍金
1942.1.8—2018.3.14
3大理论贡献
奇点定理
无边界宇宙模型
“霍金辐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