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前三季度重庆经济运行情况发布,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市GDP同比增长10.8%,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居民的荷包更鼓了,前三季度重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3元,同比增长11.2%。
同日,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前三季度宏观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较大,跑赢了GDP增幅,而城镇居民收入没有跑赢GDP增幅。
重庆情况
GDP
经济中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虽然前三季度GDP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不过,增速仍略低于上半年,而且低于今年年初市政府拟定的增长目标。
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富民解释说,从全国来讲,今年以来宏观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这既有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影响,也是国家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主动作为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经济与全国经济走势基本一致,目前也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节点,经济增速较之以前的高速增长有所放缓。
“但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势头,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张富民说,重庆经济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领跑全国,此外,从当前全市的物价水平、就业、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来看,表现仍然不错。总体判断当前全国经济增速仍然处于合理的区间,我市的经济发展,中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大的变化。
工业
汽车制造拉动企业效益大增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市企业效益也得到大幅提升。
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263.44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9.60亿元,同比增长45.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1个百分点。
张富民表示,我市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是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力支撑,以及其他行业逐渐转暖的共同结果。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共生产微型计算机4585.16万台,同比增长15.5%;汽车187.15万辆,增长24.3%。1~8月,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220.97亿元,增长82.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6.4个百分点。
收入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3元
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我市居民的荷包也更鼓了。
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3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80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1元,增长12.4%。
此外,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95万人,同比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3.5%。
前三季度,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89.19亿元,同比增长12.1%。
CPI
后期物价将继续维持平稳
从物价水平来看,我市前三季度走势平稳,CPI同比上涨1.7%。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六涨二降”格局。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居住六类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3.5%、1.2%、0.7%、1.3%、0.4%和1.6%,烟酒、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9%、0.5%。
前三季度CPI相对较低,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童泽圣分析认为,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基数稍高;二是今年衣着等价格涨幅回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三是娱乐文化教育用品价格走低;四是公租房建设的推进抑制了房租的价格;五是政策性因素影响。
童泽圣表示,从后期来看,物价平稳运行的主基调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一是在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的背景下,刺激物价上涨的货币氛围尚未形成。二是从全国以及重庆来看,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粮油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工业品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CPI的新涨价因素不会出现明显上升。
楼市
办公楼和商业用房销售增速较快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545.11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26839.25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198.39万平方米,增长8.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292.81万平方米,增长2.7%。
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重庆房地产开发的结构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契合功能区域的变化。比如说1~9月,以打造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内容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办公楼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0%,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面积的增长达到了30%;而以建设大型居住区、人口聚集区的都市功能拓展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0.3%,商品住宅占比高达87.3%;另外作为城镇化主战场的城市发展新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也非常的活跃,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也有9.8%的增长,在全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中占比达34.8%。
消费
14大类商品有11个增长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5.69亿元,同比增长13.0%。
张富民介绍,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对消费的支撑明显,两者占全市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比重达85.3%,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2.71亿元,增长12.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14.59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1.10亿元,增长14.8%。
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看,14个大类商品有11个大类实现增长。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和日用品类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1%、27.9%、27.0%、23.1%和22.7%。
全国情况
GDP
多因共振致三季度增速回落
此次发布的三季度涨幅,创22个季度新低。但根据此前各个机构的预测来看,三季度数据符合市场预期。而国家统计局对此成绩的评价是,“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关于三季度增长速度为什么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除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三季度以来‘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过预期”。他具体解释说,所谓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和房地产持续调整累积效应有所增加,短期影响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由于去年基数比较高,加上三季度以来,房地产的成交和投资迅速回落,所以对经济运行有收缩的效应”。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则认为,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全面调整。房地产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其形势低迷对经济运行的拖累很大。
而对于未来,不少专家认为,三季度的GDP增速很可能是全年度最低的一个水平,四季度可能会小幅回升。
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都有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
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较大,不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还跑赢了GDP增幅,而城镇居民收入没有跑赢GDP增幅。
9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61万人,同比增加169万人,增长1.0%。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797元,增长10%。
财政部21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至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06362亿元,同比增长8.1%。
CPI
未来CPI保持温和上涨
在昨日的记者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还回答了有关中国经济是否存在通缩苗头的问题。他表示,通缩一般是指市场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保持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落至1.6%,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大幅缩小,但实际从环比角度看,物价还是处在温和上涨状态。
他表示,今后几个月随着翘尾因素减少和冬季来临,初步判断CPI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综合这些方面,“我们认为,通缩的证据不足。”
楼市
住宅销量和土地出让面积明显下滑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到来之际,全国住宅销售量和土地出让面积均出现明显下滑。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与去年全年比下降7.3个百分点;住宅新开工面积91754万平方米,下降13.5%;全国住宅销售面积676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40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分析称,前三季度房地产数据并不乐观。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但该数据的持续大幅放缓将影响明年的住宅新开工面积。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研究中心认为,整体上,地产开发商在9月拿地并不积极,观望情绪依旧。
此外,库存“飙升”,创近5年新高。统计显示,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71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虽然各地陆续松绑“限购”,央行及银监会也已发文松绑“限贷”,但各种政策利好并未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消费
增速放缓,但增长潜力巨大
1至9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151亿元,同比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内消费增速放缓,但网上零售等新商业模式带来的增量不容小觑,从结构来看消费增长仍具有巨大潜力。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新兴科技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潜能的释放。“可能有一些人会感到今年的国庆消费没有往年那么红火,其实是因为现在老百姓的过节消费不像以往那样单纯是到商场购物,真正火爆或者消费大热点是网络零售,以及旅游、文化、婚庆和健康等服务消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
反应
三季度GDP增速创近6年新低 沪深股市回调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中国三季度GDP增速降至7.3%,创近6年内新低。海通证券分析师张琦认为,尽管市场对三季度GDP下降有所预期,但GDP数据对市场心理还是有影响的,A股市场出现主力借机向下打压;所以,昨日A股市场调整跟三季度GDP下降有直接关系。
当日,受三季度GDP增速表现不佳等因素拖累,沪深股市双双回调,其中后者跌幅超过1%。两市绝大多数行业板块收跌,建筑工程等三大权重板块跌幅在1%以上。
商报记者 李晶
百姓关注
楼市分化调整仍在持续
政策效应持续 后续趋势待观察
三季度GDP增速跌落至7.5%以下,房价会不会因此持续走低?
对此,盛来运表示,根据房地产投资统计数据以及对部分城市的不完全观察,今年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的态势仍然在持续,但总体调整幅度相对比较温和。从全国总体上看,三四线城市调整的幅度要大一点。所以,有些地方政府进入三季度以后纷纷放开了一些限购的措施,央行在9月30日对限贷的政策也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
盛来远认为这是政策在向市场调节回归。以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多的是用一些行政的手段,现在放开限购也好、限贷也好,实际是减少行政的干预,更多的是让市场发挥调节的作用。这是符合改革的方向的。
据他介绍,尽管完整数据尚未出炉,但从不完全观察看,9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销售量有所回升,价格降幅有所收窄。随着政策效应持续发挥,后续趋势还要继续观察。
而在重庆,张富民表示,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调整态势,这是房地产市场经历高速发展之后,进入成熟期的自然过程。重庆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出现高位回调,但从三季度情况来看,全市房地产显现初步回稳迹象。
此外,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来看,企业的到位资金总的情况出现了好转。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合计5232.57亿元,同比增长15.8%,较上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我们初步判断重庆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逐步地向合理的区间回调,逐步地走稳的态势。”张富民说。商报记者 孙琼英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提高
就业压力缓解 劳动力需求旺盛
三季度GDP增速走低,是不是会影响百姓就业与收入?
今年中秋节后,31岁的陈胜名没有返回打工地深圳,而是选择在老家江西瑞金一家企业重新就业,每月能拿4000多元工资,和在深圳时相差无几。
陈胜名的经历反映出两个现象:一是在经济增速下滑情况下,农民工工资仍在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劳动力需求保持旺盛。
盛来运称,考虑到供求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整个经济运行对就业的承载能力正在加强。而人力资源企业易才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赞告诉记者,目前快消品、金融和物流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都非常稳定,“特别是一些新兴业态,用人需求非常大,如第三方理财机构,其员工数量需求不亚于中小型银行”。
“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比较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保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时指出。
数据显示,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几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与就业稳健相呼应,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为10.5%,高于同期财政收入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给未来的消费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