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传统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已经淡出,独居老人问题日渐尖锐。 独居老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承受着比普通老年人更为沉重的负担。由于内心孤独、思维迟钝、分辨能力差,他们对悲情故事没有防御能力,更容易上当受骗。 今天编发这两篇报道,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去帮助老人识破骗局,而是想更多地呼吁子女们:多打几个电话,常回家看看吧,让老人感受到更多亲情和关心,不再孤独寂寞。 “女大学生”街头乞讨 八旬翁好心帮助 收个干孙女 先后借给她15万 楚楚可怜的弱女子钱包被摸,流落街头,沿街乞求路人资助点饭钱或者路费,说以后一定会还的。遇到这样的事,你信不信?帮不帮呢? 83岁的老人龚大爷,就遇到了这样的事,而且他信了,资助了40元。没几天,女子真的主动上门还钱了,还嘘寒问暖,主动提出愿做干孙女。这让失去老伴独居的龚大爷生活中多了一些乐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干孙女多次“生病住院”。一年多来,他先后借给干孙女15万元,手上积累了上百张借据。家人得知后赶紧报警,老人却对此深信不疑…… 商报记者 代庆 实习生 肖慧心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杨家坪一栋老式小区,83岁的龚大爷满头白发,穿着朴素,看起来还挺精神,耳朵也不背。前年老伴去世后,他一直一个人生活。 “不想过去麻烦他们。”龚大爷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虽然都叫过他搬过去住,但他已习惯这里了。说起认的干孙女,老人神情黯然,直叹“没想到、没想到”。 女子街头求助 老人给了40元 去年3月的一天上午,龚大爷上街买菜。在杨家坪一药房门口,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正在向路人鞠躬。女子自称姓罗,四川人,来重庆途中钱包被摸,所以希望好心人资助一点餐费和路费。 “看起她那可怜样,不像假的。”龚大爷刚好要进药房买药,女子就跟在他后面不停叫“爷爷”。于是,他就掏出了买菜剩余的40元钱,全部塞进了女子手里。 “我一定会还您的。”女子很真挚地拉着老人的手,询问了老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住址。 真的来还钱了 老人收干孙女 就当龚大爷淡忘此事时,5天后,女子来到龚大爷家,还真的是来还钱了。 女子自称叫罗倩宁,母亲去世了,目前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大三3班,现住亲戚家。 想到自己也很小就失去了父母,龚大爷顿时有种同命相怜的感觉,而女子也嘘寒问暖,还“爷爷”叫个不停。这让龚大爷在老伴去世后,好久没有如此开心了。 随后,罗倩宁主动提出,说“爷爷”一个人挺寂寞的,愿做干孙女,有空就来陪他聊聊天。突然有了这样一个“知心知意”的干孙女,龚大爷欣然接受。 两三天后,干孙女又登门了,还提着一袋水果,龚大爷开门一看,分外欢喜。“她还给我吃了两颗很甜的糖。”龚大爷说,干孙女之后时常打来电话关心他,一来二去,自己不但喜欢上干孙女,对她也非常信任。 开口借钱应急 坚持要写借据 去年6月,干孙女打来电话,称放假想做兼职,需要缴300元保证金。可手头有点紧,想找老人借,等几天就还。 这么孝顺的干孙女头一回开口借钱应急,龚大爷二话没说,立即从退休金中拿出300元钱交给了她。干孙女也很较真,坚持要写借据。一周后,干孙女上门,真的还了300元。 之后,干孙女又以学校搞活动、购买学习用品等为理由,多次向龚大爷借钱,并坚持写下了借据。期间,她也兑现了承诺,还了2500元。 频繁生病住院 一年借出15万 不过,从今年1月13日起,干孙女先后称患了胆结石、手被摔断了,越来越频繁地找龚大爷借钱,有时一天就要借六七百元。7月下旬,干孙女又称患了乳腺癌,在重医附一院住院。 “她说自己是红十字会会员,可以报销医疗费,报销后会第一时间归还。”龚大爷说,自己每月4500元退休工资,干孙女频繁来借后,手头渐渐拮据,开始向亲友借钱。 截至今年8月,龚大爷统计了干孙女写下的上百张借据,发现自己借出的钱已经高达15万元。不过,他相信干孙女会归还,“谁没有难关。”龚大爷安慰自己。 家人怀疑报警 调查查无此人 “父亲几乎不会找我们要钱,但近两个月总找我们拿,所以怀疑他是遇到骗子了。”昨日,龚大爷大女婿曾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刚开始岳父说是存钱差点钱凑整数,就相信了。 但8月初打听才发现,他找亲朋借的就有4万多元,儿女就叫他拿出存折,他拿不出来,最终说出了认的干孙女借钱的事。上百张借条很多都没写借款时间,最高一笔达1.7万元。 “给他说是骗子,但是他不信。”曾先生拗不过岳父,只得报警,但龚大爷坚持不去派出所。 随后,九龙坡杨家坪派出所民警上门了解情况,根据龚大爷提供的信息,调查发现四川美术学院没有学生叫罗倩宁,重医附一院也根本没有罗倩宁这个住院病人。 不过,龚大爷还是坚称:“不会的,她说了一定还钱。” 女子为筹毒资 欺骗老人感情 见老人仍然执迷不悟,民警与曾先生商定悄悄跟踪。8月4日下午5点半,老人左转右拐,来到了袁家岗附近一家旅馆,民警终将干孙女堵住。 民警进房后发现屋内乱糟糟的,感觉不对劲,立即搜查,最终发现柜子里藏着吸毒用品。 经查,干孙女姓李,今年34岁,四川成都人。8年前染上毒瘾,曾强制隔离戒毒两次,出来后又犯毒瘾,亲戚对她退避三舍。无奈之下,她想出了沿街装学生乞讨的把戏。遇到善良好心的龚大爷后,李某开始放长线,于是认了这个“干爷爷”。旅馆房间也是龚大爷为了方便她“看病”租的。 “独居的老人家寂寞,看到有人嘘寒问暖,好骗容易上钩。”李某供述。 微点评 心的接纳 胜于时间多寡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对于父母来说,儿女陪伴时间的多少并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应是精神抚慰。龚大爷被骗,是因为老人的孤独、寂寞、善良和正直轻信了对方,说明老人对悲情故事没有防御能力。子女也没有真正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耐心、爱心和细心加起来才能算作孝心,心的接纳胜于时间多寡,常回家看看更应加上有心。另外,对于社会责任方面来说,在提高独居老人的防范意识方面还应多作宣传。
3万多元退休金 买回几箱假黄金收藏品 65岁的陈大爷住在九龙坡区华福家园,是名收藏爱好者,老伴去世后他一人独居多年,每月有近3000元的退休金。 近半年来,他通过电话推销,陆续花了3万余元买回金币、金盘、金条等收藏品,没想到,这些“黄金”一烧就变黑。 “收藏品具体买了多少,我也记不清了。”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陈大爷家,刚走进屋便看到左侧房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 半年买回几箱收藏品 陈大爷说,去年底他看到电视上正推销一款马年纪念银条,要5000多元。本就爱好收藏的他动了心,拨通了电视购物电话,但最终因为没有送货上门,他没有付款。 可从那以后,他就陆续接到推销黄金收藏品的电话,对方承诺是纯金,有很大升值空间,附带有正规的证书和检验报告,价格仅为市场价的十分之一。 因为经不住软磨硬泡,陈大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套纪念币。此后,推销电话、短信频繁不断。从今年1月开始,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他就花了3万余元,通过快递货到付款的方式,从398元到2800元不等,购买了金条、金币、金碗等收藏品,足足堆了几大箱。 轻信检验证书上了当 “买来的收藏品都有收据、收藏证书和检验证书。”陈大爷坦言,他正是看到很正规,所以一开始就没有起疑心。直到8月5日,他到一金店打算把一套兵马俑金币卖掉,但对方用酒精灯烧时,却发现金币一下变成了黑色,这些号称含量99.9的纯金制品,竟全都是假的。 记者发现,陈大爷购买的收藏品价格低廉,但在名为“中国国际收藏家协会专用收藏票”的票据上,却写明金条金额为16800元。“销售人员说我以低价买来,几个月后他们会以票据上的价格回收,但一直没人来收过。”陈大爷说。 随后,记者登录“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网站查询,发现这些检验证书根本无法通过验证。根据陈大爷手机里的电话号码,联系推销人员,对方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独居老人不多谈儿女 “你为啥不喊儿女来帮你参考参考呢?”对此,陈大爷只回答“独居多年了,儿女平时还是会打电话问候我”,其余便没再多说。 目前,记者已将陈大爷的遭遇反映给九龙坡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记录了相关信息,并表示会派人联系了解情况。 微点评 多交流填补孤独空缺 社会心理学家谭刚强:生活有保障、情感孤独的独居老人容易受骗。陈大爷在频繁接到推销人员的电话后,得到了社会交往的满足感,以此转移内心的孤独,并被低投资高回报的说辞所诱惑,进而买回越来越多的收藏品。子女应尽量常回家看看或常打电话关心,有时家长里短的交流,也能为父母填补孤独的空缺。 编后 作为子女,即使再忙,也要记得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常回家看看。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帮老人识破骗局,更多地是让老人感受到亲情和关心,不再孤独寂寞。老人有了幸福感和满足感,自然就不会对那些向自己献殷勤的骗子敞开心扉,从而给对方可乘之机。 |